肩胛背神經卡壓癥的癥狀是什么?肩胛背神經卡壓癥怎么治療?

肩胛背神經卡壓癥的癥狀是什么?肩胛背神經卡壓癥怎么治療?

肩胛背神經卡壓癥

  肩胛背神經是來自頸5神經根的與胸長神經合干的神經。肩胛背神經卡壓表現為頸、肩、背、腋、側胸壁的酸痛和不適。Kevin(1993)報道,肩胛背神經封閉可治療頸肩痛。1994年,陳德松詳細報道了本病,并提出手術治療方案,取得良好效果。

目錄

1.肩胛背神經卡壓癥的發病原因有哪些
2.肩胛背神經卡壓癥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
3.肩胛背神經卡壓癥有哪些典型癥狀
4.肩胛背神經卡壓癥應該如何預防
5.肩胛背神經卡壓癥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
6.肩胛背神經卡壓癥病人的飲食宜忌
7.西醫治療肩胛背神經卡壓癥的常規方法

1.肩胛背神經卡壓癥的發病原因有哪些

  1、發病原因

  是由于肩胛背神經或頸5神經根在其行徑中因解剖因素受壓所致。

  2、發病機制

  肩胛背神經卡壓產生的原因可能有兩方面:一是頸神經根,特別是頸5神經根受壓而累及作為其分支的肩胛背神經;另一原因是。肩胛背神經在其行經中因解剖因素而受壓,如穿過中斜角肌的腱性起始纖維。因而,肩胛背神經卡壓大部分存在于胸廓出口綜合征中,但亦可單獨存在。

2.肩胛背神經卡壓癥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

  目前未發現該病的并發癥。患者的飲食以清淡、易消化為主,多吃蔬果,合理搭配膳食,注意營養充足。此外,患者還需注意忌辛辣、油膩、生冷的食物。

3.肩胛背神經卡壓癥有哪些典型癥狀

  1、常發癥狀:本病常見于中青年女性,全部患者均以頸肩背部不適、酸痛為主要癥狀。頸部不適與天氣有關,陰雨天、冬天加重,勞累后也可加重。上臂后伸、上舉時頸部有牽拉感。頸肩背部酸痛常使患者不能入睡,患者自覺患肢怎么放也不舒服,但又不能明確指出疼痛的部位。

  2、少發癥狀:少數病例可有肩部無力,偶有手麻,主要為前臂及手橈側半發麻。

4.肩胛背神經卡壓癥應該如何預防

  本病是由于外傷直接作用造成,如摔傷、墜落、乘車時緊急剎車直接引起。故注意生活習慣,高危工作者,如建筑工人、采礦工人、師機容易造成損傷,在工作過程中應注意保護自己。遇事注意冷靜,避免情緒激動產生沖突導致本病。其次早期發現、早期診斷、早期治療對預防本病也具有重要意義。

5.肩胛背神經卡壓癥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

  1、肌電圖檢查:岡上肌,岡下肌,三角肌及菱形肌均無異常發現,7例第1背側骨間肌及小指展肌有纖顫電位,菱形肌可能因位置深而未能查及,神經傳導速度未見異常。

  2、頸椎X線片:22例未發現異常,8例第7頸椎橫突過長,4例頸椎退行性變。

6.肩胛背神經卡壓癥病人的飲食宜忌

  肩胛背神經卡壓癥吃哪些食物對身體好:

  注意飲食清淡,多吃蔬果,合理搭配膳食。患者的飲食以清淡、易消化為主,多吃蔬果,合理搭配膳食,注意營養充足。此外,患者還需注意忌辛辣、油膩、生冷的食物。

7.西醫治療肩胛背神經卡壓癥的常規方法

  一、治療

  1、保守治療:首先考慮保守治療,以局部封閉為主。封閉點為兩個壓痛點,一是胸鎖乳突肌中點后緣,另一處是3、4胸椎棘突旁3cm。作者建議每周1次,連續3~6次。輔以理療,半數患者癥狀可顯著減輕。18例做3~6次頸部壓痛點封閉治療,6例癥狀顯著減輕;4例改善,酸痛可以忍受;9例無效,其中7例確診后行手術治療。

  2、手術治療:對保守治療無效或伴發胸廓出口綜合征癥狀嚴重者,可考慮手術治療。于全身麻醉下做頸根部橫形切口或“L”形切口,切斷結扎頸橫動脈和肩胛舌骨肌,逐層解剖顯露臂叢神經根干部及前、中斜角肌下段與止點。在近止點處切斷前、中斜角肌,沿頸5神經切斷包繞頸5神經根的纖維組織,并進一步將中斜角肌在頸5神經根部肌性組織橫行切斷,暴露肩胛背神經,切斷神經周圍組織,做神經外膜松解。切口閉合前局部注入曲安奈德5ml。術后可用潑尼松5mg,3次/d,共7天。

  3、術中可見:肩胛背神經起始部在中斜角肌內走行1~3cm,能清楚判斷肩胛背神經起點,肩胛背神經在人中斜角肌處均為腱性或腱肌性組織。作者曾為23例患者25側做手術治療,有2例3側肩胛背神經除起始部有少許中斜角肌纖維覆蓋外,其余部分行走于中斜角肌表面;2例3側在中斜角肌內走行l~2cm;18例19側在中斜角肌內斜行走行2~3cm;其中17側能清楚判斷肩胛背神經起點,其中3側為獨立起點,14側和頸5胸長神經合干,合干長度在1cm內者4側,1~4cm者10側;22例24側的肩胛背神經在人中斜角肌處均為腱性或腱肌性組織。本組患者鎖骨下動脈位置較高,高于鎖骨上緣者18例,可高達鎖骨上緣4~5cm,最高1例達6cm,平均3.5cm。

  二、預后

  1、保守治療近期效果較好,但易復發,3~6次頸部局部封閉后復發率仍有50%。可間隔2~3個月后再進行一個療程的局部封閉治療。

  2、22例患者術后頸肩背部癥狀完全或大部分消失。術后3天,患者可能又感不適和術前相似,但術后1周癥狀逐漸減輕,術后3周癥狀大部或完全消失。隨訪時間3個月至2年,3例4側在術后2個月時癥狀、體征又出現,程度同術前。其中,未做肩胛背神經起始處減壓的2側為1例雙側胸廓出口綜合征,術后第3天癥狀再次出現并逐漸加重,術后1年余時仍未愈;另2側為術后局部瘢痕壓迫,經局部封閉后,目前尚能控制癥狀。前臂內側和小指感覺減退的16例患者,術后癥狀均明顯改善,術后3天亦有波動,2~3周后逐漸恢復正常。